一张红纸对折,剪刀游走如鱼;一块蓝印花布,针线穿梭成画。中国非遗的智慧,往往藏在最朴素的材料里。下面几本图书带我们走进指尖上的千年技艺——没有恢弘的叙事,只有一针一线、一剪一刻中流淌的生活美学与匠人初心。


《了不起的中国非遗·布艺》
作者:美术宝编著
出版社:化学工业出版社
来源:畅想之星
电子图书请扫码阅读
本书带我们走了针飞线舞的织物世界。受传统虎文化影响的,象征健康的布老虎,精绝天下、华贵雍容的京绣,千针百纳出的内联升千层底布鞋,自然淳朴的蓝印花布,以及象征着“一生荣华”的绒花绒鸟。书中通过传人们的讲述,搭配精美的插画,从历史发展,到现代传承,将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
《中国剪纸》
作者:赵亚男著
出版社:河海大学出版社
来源:畅想之星
电子图书请扫码阅读
本书对中国剪纸进行溯源,介绍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剪纸的发展状况,并选取了中国地方剪纸代表,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面貌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,力求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兴趣,共同推动剪纸艺术乃至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。


《图解剪纸》
作者:刘立宏主编
出版社:机械工业出版社
来源:畅想之星
电子图书请扫码阅读
本书从剪纸的由来说起,对剪纸基础知识做了一个整体的介绍,然后介绍剪纸的准备、制作与保存,侧重讲解折叠剪纸、团花剪纸、一剪刀剪纸,以及独创的十二生肖剪纸。书中剪纸近200幅剪纸作品,包括百花、十二生肖、吉祥图等。

《胶东剪纸》
作者:郭万祥编著
出版社:广西美术出版社
索书号:J528.1-1/14
馆藏地:二号图书馆一楼书库
胶东民间剪纸,具有悠久的历史,是剪纸的一个重要派别,它深深地植根于胶东大地,自古以来为民间吉庆、婚嫁之必备饰物。在胶东剪纸称为“花”,而行里的人们则习惯称之为“半剪半绘剪纸”,因它是通过绘画和剪纸双重语言元素来表达的传统纹样,它在胶东百姓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息、流传,反映着人民的生活,传达着无声的感情,体现了胶东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。明朝万历年间修纂的《莱阳县初志》中就有“以剪纸贴花灯,以彩纸挂门楣”辞旧岁迎新春的记载。
《胶东剪纸》一书,精选胶东染色剪纸窗裙、窗心、角花、挂笺、画稿、熏样等数百件,许多文样都为作者独家收藏、首次出版,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
《剪纸与剪艺人生》
作者:宋保树编著
出版社:九州出版社
索书号:J528.1-1/2
馆藏地:二号图书馆一楼书库
本书概述了剪纸的历史,论证了剪纸艺术的特点、基础知识和技法。总结自己五十多年认识剪纸、学习剪纸、创作剪纸过程中日积月累的实际经验,结合图例,创作构图解释,由浅入深、从易到难、具体细致的展示了不同题材、不同风格、不同版面、不同年代的剪纸作品。作品取材广泛、新颖美观,既有浓厚的民间色彩,又有清新的现代气息。剪纸已不仅仅限于生活的实用性,她已成为人们雅俗共赏的艺术珍品,登上了高雅艺术殿堂,并被人们广为收藏,或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,也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。

《民间传统剪纸纹样》
作者:王光普,许维编著
出版社: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
索书号:J528.1/66
馆藏地:三号图书馆书库
民间艺术是古老的、传统的艺术。其中,民间剪纸更是民间艺术中历史悠久、作者普及、流传广泛的一种形式。作为一种文化的形象载体,它蕴含着本土文化的基因、情结、内涵、价值。
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活着的文化基因。翻开这些书,你会发现:剪纸的纹样里藏着祈福的密码,布艺的针脚中缝着民族的记忆。下次路过市集,不妨带一张红纸回家,或许你剪下的第一道曲线,就是与历史对话的开始。
编辑:图书馆用户学习支持中心
初审:徐榕泽
复审:白莉
终审:李世新